推广 热搜:

宜昌打造“算力之都”:产业链快速延伸,追逐千亿级产值内容具体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5-04-29 17:04  发布时间: 5小时前   960
核心提示:湖北最大规模的算力集群正在“水电之都”宜昌加速崛起。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算力正深度融入千行百业,成为重要的产业基础设施。宜昌是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2024年的算力突破2000P,在建算力超过,规模居湖北全省第一。当前,宜昌正在乘“数”而上,加快

湖北最大规模的算力集群正在“水电之都”宜昌加速崛起。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算力正深度融入千行百业,成为重要的产业基础设施。宜昌是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2024年的算力突破2000P,在建算力超过,规模居湖北全省第一。

当前,宜昌正在乘“数”而上,加快建设“算力之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和北斗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预计今年可用算力将突破3000P,力争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值突破1000亿元。

宜昌北斗产业园建筑按北斗七星形状建设,主体建筑已经封顶。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翻拍

4月24日,“来电宜昌”2025长三角主流媒体宜昌调研团走进东土科技宜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点军工业园区北斗产业园,探访宜昌“算力之都”的建设实践。

数字技术赋能交通、产业升级

“在宜昌胜利三路到火车东站,若在第一个路口起步为绿灯,并保持40-50公里/小时车速,可享受全程绿灯通行。”4月24日,东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田亮向澎湃新闻(www..cn)介绍,这背后是东土自主研发的智能交通边缘服务器在智能调控信号灯,优化通行效率。

田亮进一步解释道,这套边缘服务器能实时感知车流变化,动态优化红绿灯配时。例如早高峰时,若系统检测到某方向8秒内无车辆通行,便会智能切换放行下一个路口,避免绿灯空放,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北京、广州、雄安新区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已应用这套边缘控制器。”田亮说,东土科技的产品已广泛应用至交通、电网、工厂自动化、石油化工等领域。

东土科技是首家入驻宜昌点军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企业。2016年,东土科技董事长李平作为宜昌籍企业家,出于对家乡发展的情怀,决定在宜昌建设研发制造基地。

东土科技在操作系统、通信芯片等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和成果。据公开报道,该企业自成立以来,先后主导制定了6项国际标准、36项国家标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运行、煤矿开采、智能电网等多个工业场景,让中国企业用上自主可控的“工业神经”。

宜昌制造的控制系统适用于高铁、城市交通等场景。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东土科技落户宜昌之后,便开启与多家当地企业的技术合作。例如,在宜化集团实施建设的新宜化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东土科技为工厂装上“聪明大脑”。

“主要聚集于安全受控、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三方面。”据田亮介绍,依托东土科技自主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应用传感、射频、通信等技术,工厂可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视化管控。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模型又能够基于历史数据深度学习,可实现动态优化生产排程,还能预测设备异常、研判安全隐患,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若要让产业形成气候,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据田亮回忆,宜昌市点军区专门在东土科技园区设立招商会客厅,针对性地开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精准招商工作,着力补链强链。“刚落户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荒地,路也没有通。”田亮说,短短数年间,点军区已集聚了一批电子信息企业,产业链条快速延伸。

澎湃新闻了解到,作为以工业算法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同时也依赖精准定位技术服务。点军区已吸引众多与算力、北斗系统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相继入驻,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北斗产业园已签约待落户企业21家

在点军区另一端,北斗产业园的所有主体建筑已实现结构封顶,正在全面转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将于今年9月全面建成投用。

用通俗的话来说,若将“数字世界”比作一堆信息卡片,那么“北斗”相当于能为每张卡片精确盖上“时间+地点”的印章。两者的契合点在于北斗所产生的时间空间数据可以将各类数据串联起来,并贴上时空标签,使数据的精准程度更上一层楼。

缘于此,点军北斗产业园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北斗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融合,推动产业要素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

“北斗园区已签约待落户企业21家,计划投资26.6亿元。”宜昌启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笑4月24日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AI云化学机器人中央实验室、北斗增强感知系统、智飞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等共计6大平台。

以AI云化学机器人中央实验室平台为例,其主体组成包括青葵人工智能云、中科院有机所、维尔迈医疗科技等企业。谢笑进一步介绍,目前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实验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一名熟练的研究人员每天能完成的实验数量有限,且存在人为误差风险,而该平台计划部署的50-100台AI智能实验机器人,单台日均实验通量可达200组,并能进行海量试错,能够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4月13日,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种植户用无人机转运脐橙。新华社记者 程敏 图

智飞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的筹建并非凭空设想,而是基于真实的市场需求。在宜昌秭归县,无人机物流已实际应用于脐橙等农产品的运输。据新华社近日报道,时下正值秭归“伦晚”脐橙的采收旺季,归州镇彭家坡村种植户冯立手持遥控器,操纵载重60公斤的农用无人机,从山坡的橙园腾空而起,几分钟就将鲜果投送至山腰的物流集散点,“过去要雇十几个人背的橙子,现在两个‘飞手’就能完成。”

“推动宜昌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向着深层次、宽领域迈进,对于推进华中地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意义重大。”点军区发改局局长高峰接受三峡日报采访时曾表示,作为数字经济与北斗产业的结合点,产业园将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促进产业要素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打造全省北斗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也有助于点军区从传统产业向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今年宜昌可用算力将突破3000P

在宜昌市民的记忆中,点军区曾被视为“农村城区”,如今已成为宜昌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宜昌把“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作为全市“3+2”主导产业之一,出台15条专项政策,支持点军发展绿色算力经济。

据公开报道,中科曙光、燧原科技、依迅北斗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在点军落户投产,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点军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在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集中“点亮”,宜昌正崛起为全省最大规模算力产业集群。

2022年9月,宜昌被列为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

有业内观点称,在双碳”背景下,清洁、低碳的世界级绿电资源,成为宜昌角逐算力及数字经济的最大核心竞争力。

宜昌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聚链成群。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长江两岸,算力正在赋能宜昌百业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势能。

在赋能城市安全治理方面,宜昌依托CIM地图、标准地址和传感监控装置,对全市化工园区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危化品安全风险自动预警,助力隐患及时处置。在赋能农业现代化方面,宜昌建设三峡柑橘产业平台,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品种价格等数据,为调优种植结构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2月,宜昌市举行科技创新大会,出台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宜昌将坚持“以电育算、以算育数、以数育产”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全力打造“算力之都”。

据三峡日报4月23日报道,目前,宜昌已建成的算力规模达到2155P,今年全市计划新增投运算力1000P以上,可用算力将突破3000P。

2025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起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2025年力争全市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值突破1000亿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6